共青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2016年度共青团工作要点》
2016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团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学院党政中心工作,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深化实施“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四大行动,全面推进学院“八项育人”工程,着力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着力强化大学生思想引领,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师生,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工作的有效覆盖面,为学院“十三五”发展发挥共青团的基础性、源头性、群众性作用。
一、着力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工作
自觉承担起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首要任务,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和引领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提高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的针对性、时效性。
1.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准确把握主题,积极组织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宣传教育,注
重各类主题活动的融入结合,帮助青年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理想信念。
——抓住重要节点,以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建团94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和全国“两会”召开等重要事件为契机,组织开展党史国情、革命传统、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创新载体,深入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活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团日活动、座谈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借助爱国主义历史遗址、纪念场馆、代表人物等,引领青年学生增强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自觉坚持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
——依托主题团日、团校、培训班和新媒体等线上线下阵地平台,重点推动讲话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提升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重点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运营好、推广好、应用好“‘四进四信’学习”APP。创建和依托微信群、QQ群、微信平台等新媒体设立专区专栏,积极开展线上主题活动,形成工作长效机制。
3.大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活动
——落实《关于在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及全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安排,利用“3·5”志愿者日、“9·20”公民道德宣传日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专项活动。贯彻落实《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个人和“校园好青年”“优秀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团员”等选树宣传工作。树立典型,塑造青年团员的先进群体形象,树立青年学生身边的榜样。
4.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青马工程”工作推进会精神,完善大学生骨干的院级、系级、班级一体化培养格局,建立健全制度,做好“青马工程”第9期、第10期培训工作。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联系、服务和引导,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举办专题座谈会,探索研讨青年教师指导参与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5.创新青年工作方式方法
——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研究制定学生分层分类思想引领工作方案,针对不同年级阶段学生,分层分类开展工作。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动态专项调研及有针对性的引导。组织申报有关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课题研究。
——做好日常舆情监控、收集、报送等工作,健全直接联系学院信息员队伍制度,做好舆情信息报送及维护校园稳定工作。
二、着力深化品牌工作项目,全面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
促进大学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投身“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时代浪潮,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力量。
6.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优工作
——贯彻落实《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
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积极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和“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公共政策服务平台”,利用创业“慕课”载体,线上学习创业课程,提升创业能力。
——组队参加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和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
7.持续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指导意见》,依靠学生社团、班级(支部)、宿舍团体等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开展各类体育竞技比赛,形成“班班有体育活动、人人有体育项目”的生动局面。
8.创新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集中组织和深化实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立项制度,促使“三下乡”活动向“日常化、项目化、特色化、持久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让青年学生在服务社会中真正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关政策,继续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协助做好志愿者日常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
9.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贯彻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促进学生社团规范发展。修订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新成立10个学生社团。重点做好学生社团引领、凝聚、服务、活力工程。健全社团管理模式,培育优秀社团和社团活动,着力打造一批校园优秀学生社团。
——深入实施“八项育人工程”,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龙头,加大校园文化、社团文化、企业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系部文化等阵地文化建设和融合力度,努力营造“文化育人,文化管理,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以校史、校训、校歌等为载体,帮助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利用传统节日等契机,结合学院专业和学科优势及学生特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三、着力做到直接联系、直接服务青年师生
10.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坚持服务青年师生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建立健全团组织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每名专职团干部每年直接、经常联系20名青年师生。
——逐步建立共青团工作“众创众筹众评”制度,健全共青团工作立项、实施和总结评价机制,使青年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设计、开展、评价的全过程。
——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需求。通过“青年之声”平台及既有渠道倾听和收集学生意见建议,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发挥团组织优势,着眼青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结合实际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举办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
——建设青年学生帮扶服务体系,针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社会交往困难、上进心不足等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活动。
——参与学院综合治理,以学院章程颁布为契机,争取团学组织在校园治理中的明确地位职责,加强与职能部门协调沟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学生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举办法制法律专题教育讲座。
1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联系和服务
——成立青年教工团支部,搭建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和沟通交流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提升理论素养、学生了解国情民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结合共青团品牌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服务青年教师全面成长发展。
四、着力全面从严治团,加强团学组织建设与创新
12.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贯彻落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扎实做好基层团建基础摸底工作。深入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加强和改进团支部的基础团务管理、队伍建设和必要的制度建设。明确团支部的工作职责和功能内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创新团支部的设置方式、成员配备,促进团员学生参与和推动团支部工作建设。推进社团建团,探索网上建团和楼宇建团。开展“活力团支部”创建工作。
——促进组织体系良好运转。按照“团建全覆盖,工作到支部”的原则和“形象立起来,支部活起来、服务实起来、品牌亮
起来”的思路,发挥学院团委主体作用,重点抓好系、班级团组
织建设,着力提供团干部培训、工作载体和资源支持。
13.加强共青团员先进性建设
——根据《团章》要求,严格控制团员增量、调控团员发展规模等基础工作。
——强化推优入党、入团、团前教育、入团仪式等工作,坚持团员标准,严格入团程序,提升团员质量。
——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创新团的组织生活方式,严肃团的组织生活,加强和改进团员关系接转等基础团务工作。
——引导团员成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开展“青年自觉净化网络语言”活动。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挖掘、树立和宣传团员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4.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系列讲话、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强化青年党员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看齐意识,坚持廉洁自律。突出思想建团,严肃团内政治生活,强化“三严三实”作风,牢固树立正确成长观、事业观,坚持密切联系青年,养成良好作风,着力打造忠诚、担当、干净、专业的团干部队伍。
——落实团干部培训工作方案,构建院、系、年级分类培训格局,举办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搭建团干部锻炼平台,主动参与学院各项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团学组织创新和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结合学院共青团工作实际,把准方向,聚焦问题,突出重点,组织落实,推进以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为中心的共青团改革发展。重点推进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改革。
15.加强和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
贯彻落实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学生代表大会组织办法和学生会组织章程指引,规范和督促学生会组织定期召开代表大会,扩大普通同学的代表性和参与度。健全学生权益维护制度,推动学生会组织开展提案工作和日常权益维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制度。改进学生会组织的干部选拔评价考核工作。加强学生干部作风建设。
五、加快实现共青团网络新媒体战略转型
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坚持运用“互联网+”创新发展共青团工作,做好建网、用网、占网工作,更好地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
16.全面推进“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建设
贯彻落实全团“青年之声”建设工作部署,提升“青年之声”在学院中的覆盖面,强化思想引领、就业创业、困惑解答和学业咨询等方面功能。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团学工作一体化融合机制。
17.加强队伍、平台和内容建设
——成立并发挥学院团委新媒体运营中心的统筹指挥协调作用,加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宣传员等队伍建设。
——构建微信、微博、网站、APP应用等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在工作联动、资源共享等方面下功夫,扩大影响力。
——争取专业力量支持,调动基层和青年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研发、汇集、推广优秀内容产品。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设计开展线上活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